中新网丽水2月7日电(傅飞扬 李伟红)1981年的小年夜,全国第一台乡村春节联欢晚会在浙江丽水月山村小学的操场上演。几盏煤油灯下,村民们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演乡戏、舞花灯,放下锄头去排练、放下筷子当演员的他们成为自己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角。
“‘村晚’在丽水已走过43年,见证了中国农村生活的变化。作为其最早实践者,丽水一直与全国15个联盟组委城市携手共进,坚持将‘村晚为民、乡村主体、村民主角、全民参与、全民创新’作为发展的源动力,让‘村晚’成为中国乡村最灿烂的舞台。”近日,丽水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负责人受访时说。
从“草台班子”到星火燎原,从丽水到全国,“村晚”何以“四十不惑”?
老话常言“高手在民间”。中新网记者了解到,乡村里的文艺能人将自身技艺与对乡土文化的热情相结合,完全有能力培育出自创、自办、自编、自演的本土节目。而基于接地气、本土化的特点,村民切实成为“村晚”的主角——表演者得心应手,观看者无需门槛,采茶、酿酒、插秧等共同劳作记忆充分唤起了大家的参与积极性。
同时,“村晚”蕴含着浙江农村各自鲜明的特色,可以成为乡村“走出去”的桥梁。以丽水的乡村为例,身处中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,景宁人的“村晚”多畲族歌舞,民族风味浓厚;有38万华侨华人分布在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的青田人乐于排演华侨致富经;拥有1800年历史、自然禀赋优越的松阳人偏爱田园风光与古村落元素……
据了解,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农民自发组织开展“村晚”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;前不久,2023年全国“村晚”示范展示点名单公布,浙江又有四个村子入选,成为全国入选示范点最多的省份。
如今,村民们自发形成的“乡村春晚”已在浙江省级层面升级为“我们的村晚”。据统计,2023年春节前后,已有线上线下总计5800余场“我们的村晚”在浙江省各地农村文化礼堂上演。
